湛江正月十五的风俗
一、穿令箭湛江元宵奇观:穿令箭
此外,穿令箭是湛江地区元宵节期间的一项绝技。令箭用金属特制,表演者用令箭由一边脸颊穿进口腔,再从另一边脸颊穿出,行程可达数公里,自始至终神态自然。民间习俗,表演出游前三天,先将令箭打磨清洗,然后恭敬地放入庙宇封令;取令要郑重其事,香烛拜祭。表演者要沐浴净身,有的还斋戒吃素三天。表演极...
二、湛江各地的年例时间表
正月十五:这一天,雷州市白沙镇国实村有“过火海”的民俗,而吴川则会上演“吴川三绝”——飘色、泥塑、花桥。此外,遂溪北坡还有北坡游鱼的活动,东海岛东山圩村的人龙舞也备受关注。正月十七:赤坎百姓村会举行盛大的年例活动,包括穿令箭、翻刺床、舞龙醒狮等。二月十一至十二: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的...
三、广东湛江的考兵傩舞是如何起源和传承的?
每年正月十五,村民们以敲锣打鼓、舞蹈的方式举行祭祀活动,意在“驱鬼除疫,遣灾纳福”。据《雷州府志》记载,自十二日至十五日夜,彩灯队伍热闹非凡,伴随着锣鼓和烟火,舞蹈和戏剧表演交织,吸引了大量游人,被称作‘遣灾’的傩舞活动。在旧县村的“考兵”祭祀中,活动分为六个阶段:考兵、撒粮、...
四、湛江的风俗有哪些?
清明节是湛江地区人们追忆先烈的传统节日。清明扫墓“拜山”是民间的传统活动,大多在清明日进行,也有在清明前后几天进行的。民间拜山的主要祭品包括烧猪、肥鹅、饭团、鸭蛋、蟹、饼等。机关、团体、学校也会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前往祭扫烈士墓,向烈士献花圈,缅怀先烈。端午节在湛江地区是“驱邪镇恶”的...
湛江生男孩点灯的风俗
圆灯仪式在正月十九日举行,这是点灯礼的重要程序,包括向祖宗跪拜、上香、进酒等环节。最后,祭龙船仪式在圆灯礼结束后举行,将龙船送到海边烧掉,表示送走一年的晦气。以上是对湛江生男孩点灯风俗的描述,这一传统民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,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。
湛江红土文化傩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?
湛江的红土文化瑰宝:傩舞 在广东湛江,流传着一种被尊称为“舞蹈活化石”的古老艺术——傩舞,其独特的走成伥形式源自中原及闽南地区,主要在雷州市的附城、松竹、南兴、杨家、白沙、客路等镇区盛行。每年正月十五或十六,或逢神诞之日,人们会举行这一仪式,主要目的是驱邪避灾,祈求平安,接纳吉祥...
湛江的民俗文化有哪些?
1. 元宵节:这是湛江最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,农历正月十五庆祝。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历史悠久,古时候雷州的元宵节庆祝犹如朝廷大典般庄重。传统上,元宵节以游神活动为核心,而今节的庆祝内容更加丰富多彩。2. 清明节:清明时节,万物复苏,这是人们追忆先人的传统节日。在湛江,清明扫墓被称为“拜山”...
湛江的风俗有哪些?
20年代流行于遂溪一带的元宵雷歌“东海嫁”这样说:“游人满坡眼睁睁”,“几百双眼向樟兜”;另一首雷歌有“头上金钗总落了,真是热闹这元宵”之句。可见,元宵活动除了游神外,还有赛会看人、娱乐之举。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“元宵风景正清和,游女如云逐队过”之名句。现在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...
湛江年例的样本时间
1. 梅菉头(正月十五至十七):梅菉头的年例活动是吴川年例的经典之作。活动包括游神、"爆烧火器"、"摆盅"、"吃年例"、"唱大戏"等环节,旨在祈求消灾避祸、人畜平安以及百业兴旺。在年例期间,家家户户都会设宴款待亲朋好友,展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情和浓郁的乡土气息。2. 农历三月三,吴川市长岐肖山...
广东湛江吴阳霞街游灯闹元宵,历史悠久,热闹非凡
每年的正月十五,广东湛江吴川吴阳镇霞街都会举行独具特色的游灯活动,庆祝元宵佳节。这些霞街的灯笼上刻满了功名、官职、册封名、祠堂名、诗塾名等富有文化底蕴的文字,它们代表着吴阳旧城附近四大家族的荣誉和传统。游灯活动从正月十三开始,持续到正月十五,期间醒狮舞龙、敲锣打鼓,活动通宵达旦,热闹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