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法事三元朝科是什么?
一、那戊日的禁忌和不禁,到底怎么划分的?
“戊不朝真”,道门中的禁忌之一,意味着在戊日不进行朝拜、诵经、供斋、设醮等活动。每逢戊日前一晚,宫观大殿门外需悬挂“戊”牌,告示道众。此日又称“鬼哭日”。在民间,戊日禁忌动土、避免用粪便污秽地面,以防冲犯土煞。近年来,“戊不朝真”之说引发不同解读。一部分人认为戊日念经做法事等...
二、古代道士的“斋醮科仪”,究竟是干什么?
斋醮科仪俗称“道场”,谓之“依科演教”,简称“科教”,也就是法事。在道教官观内,人们常常可以看到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,手持各异的法器,吟唱着古老的曲调,在坛场里翩翩起舞。古人在做法事时,都要斋戒沐浴,以示虔诚。道教 的斋醮科仪渊源于古代原始宗教的...
三、道教有什么活动?
1、阳事道场,就是为活着的生人消灾解难、祈福延寿等所作的道场。阳事三天道场一般为以下流程(除去功课经):第一天:开坛、取水、安水、荡秽、扬幡、挂榜、三清表、三元表、净厨 第二天:祝将、天地表、皇经、玉皇大表、祀灶、拜玉皇宝忏。第三天:朝幡、三元经、三元宝忏、落幡、下榜、普谢...
四、“戊不朝真”与“道不朝亡”
属于“朝科”层面的,带有“朝”性质的“戊禁”、“戊不朝真”的说法,虽然在古书中没有明确提出这“四个字”的表述方法,但意义却早已有之。否则不会空穴来风的提出“戊不朝真”的观点。
高功道长做法事中途需要换法衣吗
高功道长做法事中途需要换法衣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,法衣,是在举行道场、科仪时候穿着的正式的外衣,古代称为帔,现在传承明、清两朝式样。
道家符上写着的是什么
道士做法事,主要依靠驱使“灵”文中的功曹官属,方能拔度生灵,救济困厄,所以要背熟箓文听功曹姓名,自然界的一切(包括日、月、星、山川、河泊等)均受治于我,天神保我,吏兵护我,凶邪不敢侵,疾病不能扰。“箓”文成为道士,法师,辅正驱邪,治病救人,助国禳灾的主要手段。《正一法文科戒品》说得更为清楚,“...
人死之后,有地方风俗有五七,请问五七是多少算五七
——旧有的说法是: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,要入阴朝地府,过十殿闫王,由闫王审查其在阳世间的一切善恶。经七七四十九天后,转世还阳,或升天,或投胎别处。这四十九天要应七个七个,所以每缝第七天,都要烧纸烧香,延请和尚道士来家中做法事超度亡魂,为应七。四十九日结束,也就是第七个七日,要...
斎醮...什么法事啊...(道教)
“醮”是做法事或叫做道场。“斋”是“戒”的另一种行持,通常把“斋”“戒”连称,如“斋戒沐浴”等。在“建醮”之先,也就是在举行法事之先,要素食,要清心,要洁身,这都是“斋”的内容。一般来说“斋”是“醮”前的个人“身心洁净”程序。 “斋”还有另一种内容,即在某些日期吃素...
为什么中元节俗称鬼节
祭祀亡灵是极佳的选择。南北朝时期佛教日盛,“目连救母”的故事广为流传,最后演变为盂兰盆会。道教亦有“三官三元”之说,将五月十五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十五定为上中下三元,分别为天官、地官、水官的诞辰,成为天官赐福、地官赦罪、水官解厄的三元节。结果中元节成了僧、道、俗三家的共同节日。
因为什么样的讲究,让道士们总是选择背着一把剑?
3.道士的法剑还有区别品秩的意义。道士所受箓职不同,所行的科事不相同,他们的配剑也有区别。《三洞修道仪》与《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》中记载的箓职、品位不同的道士,他们配剑的名称、形制、尺寸皆有区别。”正一法师佩斩邪之剑,长二尺四寸;紫虚法师佩紫虚阳光之剑,长二尺八寸;洞神法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