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正月初二初四风俗

在路上2025-04-30 03:5773 阅读7 赞

一、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

正月初二不走亲:大年初二,莆田人有不走亲、不访友、不互相串门的习俗。做大岁:正月初四,家家户户会重新围炉,做大岁,庆祝团圆和新春的到来。吃平安面:在正月初一和初五早上,莆田人会吃线面,俗称“开正添岁面”,寓意着平安、健康。闹春:莆田的元宵节非常热闹,有“十里不同风,一村一习俗...

莆田春节的十大风俗

二、莆田民间传统节日

为了纪念这段悲惨的历史,民间习俗将除夕称为小年,正月初四称为“大年”,也称作“做大岁”,至今这一风俗在莆田地区依然流行。在莆田和福清,正月初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,禁忌走访。这一习俗同样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的入侵,当时许多人在灾难中丧生。戚家军击败倭寇后,回家的人们悲喜交加,忙于...

莆田民间传统节日

三、莆田过年为什么是初四

因此,莆田人在正月初四会进行第二次的围炉团圆,俗称“做大岁”,来纪念这段历史,并表达对家庭团圆和生活安宁的深切期盼。此外,他们还会贴白额春联、举行初二探亡日等习俗,以此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。

莆田过年为什么是初四

四、为什么莆田市过两次大年

正月初二,莆田人一般只参加户外活动。如果在初一就在亲戚家过夜,情况则有所不同。正月初三,是春节的正常假日,人们可以自由地到朋友家游玩,享受愉快的时光。正月初四,对于大多数莆田人来说,这是新年的最重要日子,相当于除夕夜的再次庆祝,当地人称之为“做大岁”。这一天,除了春联外,庆祝活动通...

五、正月初二不拜年什么意思

正月初二不拜年是福建莆田地区的独特习俗。这一传统源于明朝嘉靖年间,当时倭寇入侵兴化地区,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。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底,居民们才陆续返回家园,却发现兴化城已面目全非,人们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。因此,亲友之间在这一天不会互相登门拜访,而是通过互派罩子来表达慰问和哀悼之情...

正月春节习俗完整版科普,超详细!

正月初二: 迎婿日:嫁出门的闺女会带着女婿回到娘家,礼物通常是成双成对的。 莆田习俗:在莆田地区,一般不互相串门,不走亲访友。正月初三: 祭祀祖神:盛行祭祀祖神的习俗,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新年的祈福。 贴赤口:南方地区有贴“赤口”的习俗,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,不宜拜年。正月初四: 迎...

莆田为什么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的?背后有个十分悲伤的故事

风俗习惯的形成:从那以后,莆田人民逐渐形成了在农历十二月三十辞旧,在二月初四迎新过大年的风俗习惯。但由于二月里气温复苏,农事繁忙,与农事发生冲突,于是将二月初四做大岁改期为正月初四。特殊的纪念方式:此外,莆田人民为了怀念被倭寇残害的亲友,将正月初二定为“探亡日”,不串门拜年或走亲访友...

莆田有哪些风俗习惯

时间:正月初二。习俗:这一天莆田人民互不登门,以此表示对历史上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。意义: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,传承民族精神。白额春联:特色:莆田境内流行在春节期间贴白额春联的风俗。背景:这一习俗源于倭寇侵害的历史,白额春联象征着对倭寇的警示和哀悼。意义:传承历史文化,弘扬民族精神...

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

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独特而丰富,包括扫巡、做红团、贴白额春联、辞年、围炉做岁、正月初一吃线面、正月初四做大岁等。扫巡是莆田过年的一个重要习俗,人们会选择天气晴朗的农历双日进行大扫除,以崭新的气象迎接新春佳节。做红团也是莆田过年的传统,这是一种用糯米、绿豆等为馅,面粉加食红着色做皮,蒸...

莆田人为什么大年初4还要过大年

1. 莆田人过大年初四的习俗,源自明代倭寇入侵的历史背景。2. 嘉靖四十一年,倭寇占领莆田,城内遭受重创,百姓惨遭迫害。3. 倭寇退去后,莆田百姓在二月初二返回家中,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。4. 莆田民间以此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,并将除夕视为小年夜,正月初四称为"大年夜"。5. 这一习俗源于江苏兴化...

热点